三亿三财经网 > > 策略参考 > 贴现政策怎样适应经济发展

贴现政策怎样适应经济发展

来源:https://www.31344.com 时间:2024-07-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贴现政策怎样适应经济发展

再贴现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下面,我们从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所具有的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可以实现其融通资金的目的。这一功能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具有形式上的相通性,但在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在实现依据上也是不同的。再贷款只是中央银行的一种金融直接调控手段,而再贴现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的临时头寸不足。自从1994年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划转以后,这一形式已呈逐步减少趋势。而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告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心理预期。因为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提高再贴现率,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将使商业银行限制放款,企业单位减少借款和开支;而降低再贴现率,则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扩大社会信用规模。这些都会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导致经济行为的变化。再贴现政策的这一功能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体现为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再贴现政策曾作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立足于这一功能。

三是宏观间接调控功能。再贴现货币政策是直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形成和发展的。与国家信贷计划、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单一性相比,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和利率水平调节的统一。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再贴现总量,同时又可适时调节再贴现率,产生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调节利率水平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扩张信贷,最终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

四是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激励功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功能是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殊功能。发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的基础,但科学的再贴现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发育又具有逆向激励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开办再贴现业务,提供最终信用,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再贴现随时取得资金而提高办理票据贴现的积极性;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票据化。

五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功能。当前,解决我国银行信贷资产普遍较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银企之间真正的借贷关系,扩大贴现与再贴现的比重。因为一方面,贴现与再贴现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合法票据基础上,这样就把银行信贷资金的发放、收回与商业销售、贷款的回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按我国规定,贴现一般为4个月,同银行其他贷款相比,再贴现期限明显较短,这样就可减少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例如1998年全国银行贷款存量达8万亿元,平均周转一次约需300天左右,如果以贷款总额的10%改为贴现,贴现周转一次只要150天,将可节约资金16000亿元。同样,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会因实行再贴现而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功能。

就目前来看,目前只有第一项功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存在金融机构以再贴现为目标办理贴现的现象。其它几项重要功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全面发挥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已成为正确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来推进金融宏观间接调控的当务之急。

二、关于金融的一些专业术语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三、稳健的财政政策指的是?

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健财政政策要配合宏观调控,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的影响。如: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中央银行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手段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迄今为止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并不稳固。为巩固宏观调控的基础,稳健财政政策要适当控制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规模,避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的效应。同时,曾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充当宏观调控主角的财政政策,将让位于货币政策,在这一轮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宏观调控中甘当配角。

2、稳健财政政策要突出其结构调整功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一般是总量控制不一样,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要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既包括总量控制又包括结构调整。如: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一方面要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既要防止经济总体过热,又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稳健财政政策的这种结构调整功能,一般可通过合理的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实现。

3、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加快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我国政府今年已经积极酝酿和推行税制改革、完善操作方案以及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比如,在全国停征农业税,并在部分地区加快进度;今年下半年东北地区若干行业率先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在保证出口退税正常需要、确保“不欠新账”之外,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历年遗留的出口退税欠款的“老账”问题等。今后一段时间还要加大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的力度,

逐步进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开征消费税等税制改革项目。

4、稳健财政政策要加强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从支持经济增长转变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去我国的财政支出过多注重支持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欠债很多。在稳健的财政政策框架下要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更多注重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大对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重点转向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方面。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及政策框架确立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使财政功能由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地发展。

我国2005年以来制定稳健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措施的基本原则是:

一要服务于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要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出贡献,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影响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要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严格财政收支管理 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方案。

四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

稳健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量。具体发行量的制定要考虑在建国债项目的资金需求以及对农业、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经常性投入。

2、规范政府收入,调节税制结构,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要清理整顿各种收费项目,用规范的税收制度取代各种收费;同时,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税制改革,逐步完善我国的税制结构。

3、财政支出的具体安排要体现“结构导向”,重点支出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司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地区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境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反恐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国债资金支持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治淮工程等在建重大项目。 等我国2008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最近更新

策略参考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