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三财经网 > > 策略参考 >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怎样?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怎样?

来源:https://www.31344.com 时间:2024-09-09 编辑:admin 手机版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多于他国,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八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虽然我国在积极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在1998年至2000年处置亚洲金融风暴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他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1)货币政策工具太多,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矛盾、甚至产生与预期相反的结果;(2)自2003年9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至7%之后,一直到2008年6月25日,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1次,达至17.5%。既出现让人感觉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比较简单的认知,又出现信贷资产增长变慢,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济不景气,伴随部分企业倒闭出现较高失业率的“刚性”结果;(3)更重要的是,在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运用,更多地应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来确定和执行,而非自身可调配的权力。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体,组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应该是我国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单说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此举旨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2008年9月25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2008年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次数之多创历史之最。 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在以往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已渐成常态。 央行在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称,上半年为加强流动性管理,已“基本上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央行表示,此举旨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一说法与之前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的央行表态,没有大的差别。 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已成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的目的还是冻结流动性。当前货币供应量依然高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抽走银行资金,减少放贷最有效的方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48%,始终维持在高位;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314亿元,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77万亿元,已是2006年全年增长额的90%。2008年9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将再次深度冻结银行约千亿元资金。截止2008年9月25日央行已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3.5个百分点,合计冻结约万亿元资金。普通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将提高到12.5%,已逼近10年来13%的历史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内物价存在不小上涨压力。央行在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进行了4次加息。目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央行对冲过剩流动性的常备手段,调整存款准备金也是为当前稳定物价所采取的一个措施。

最近更新

策略参考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