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三财经网 > > 财经快讯 > 平常人如何看懂财政账本?

平常人如何看懂财政账本?

来源:https://www.31344.com 时间:2024-07-0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平常人如何看懂财政账本?

推荐你一本书,《牛角包一样的会计》,很故事性的,看了之后,账本你就看的很专业了,生动的故事告诉你财务是怎么回事

二、行政单位的账本如何审计

行政单位一般收支是审计的重点,从年初预算切入,看当年的执行(也就是支出)情况是否合规。再一个重点就是横向的拨款了,一般在往来中核算,都是带项目的,支出时也是该项目的相关内容就没问题了。

希望能帮到你

三、“账本”还是“帐本”?哪个对?求答案

帐”字本身与会计核算无关,在商代,人们把帐簿叫作“册”;从西周开始又把它更名为“籍”或“籍书”;战国时代有了“簿书”这个称号;西汉时,人们把登记会计事项的帐册称为“簿”。据现有史料考察,“帐”字引申到会计方面起源于南北朝。

南北朝时,皇帝和高官显贵都习惯到外地巡游作乐。每次出游前,沿路派人张记帏帐,帐内备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及装饰品,奢侈豪华,供其享用,此种帏帐称之为“供帐”。供帐内所用之物价值均相当昂贵,薪费数额巨大,为了维护这些财产的安全,指派专门官吏掌管并实行专门核算,在核算过程中,逐渐把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簿帐”或“帐”,把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记帐”。以后“簿帐”或“帐”之称又逐渐扩展到整个会计核算领域,后来的财计官员便把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通称作“簿帐”或“帐”,又写作“账簿”或“账”。从此,“帐”“账”就取代了一切传统的名称。 在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把“账”字归入“帐”字第2义项之中,即把关于货币、货物出入记载意义的“账”字归并到“帐”字中,“账”字并无单独解释。在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帐”和“账”分开单独注释。“帐”字两层含义,一是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如帐幕、帐篷;二是“帐”同“账”。“账”字专用于关于货币、货物出入记载,如账本、账簿等。由此可见,“帐”字含义比“账”字含义广一些,“帐”字通“账”字,换言之,有关货币、货物出入记载的用账或帐均可。新近颁布的《会计法》中有关帐簿的帐字,《人民日报》刊发时用的是“帐”字而未用“账”字;而在财政部会计司新近印发的一些文件中见到的是“账”字而不是“帐”。既然《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帐”通“账”(注意不是“账”同“帐”,“帐篷”是不能写成“账篷”的),帐簿、帐本、帐目中的“帐”字,用帐、账均可。

四、行政单位收支怎么做凭证和帐本

一开始收到10000元时不应做借:现金10000贷:其他收入10000,而应贷其他应付款,那付款时就借记其他应付款就平了

五、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为什么广大网友对公开政府账本表示盛赞,政府如何

一、 政治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特点:

1、提供情境,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

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手段(方法)。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效果是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错误的情况有很多种,最主要有以下几种:(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找出所包含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决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

1、先回答基本原理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替代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

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补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按照:原理———方法———实践分析的步骤。

五、复习的基本要求:

1、应分层对知识进行整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其中,“是什么”和“为什么”属于基本原理:“怎么办”属于方法(手段)。

2、“是什么”主要用与范畴判断,用以审题中的思路引入,即材料中重点语句范畴判断,借以得出原理。

3、“为什么”主要指关系、地位和作用、意义等,它是方法(手段)的理论出发点。

4、“怎么办”是掌握知识点的落脚点,也是材料引入的关键。“怎么办”不能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还应与重大时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细化、归并入课本的基本点。

5、应对所有知识进行规范化整理,一方面,把所有知识分解为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方法或手段)两大块;另一方面,按大、中、小三个角度进行整理,“大”指最基本的原理,“中”指课本的具体要求,“小”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课本具体要求的细化);第三、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整理,以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最近更新

财经快讯排行榜精选